为什么我分辨不出无损音乐 vs 普通有损 / 标准音质音乐之间的差别?
1、硬件因素
许多人认为如果耳机 /音箱 /功放等硬件条件不好,那么无损 vs 有损的差别很难听出来。例如手机直推耳机、普通耳机、外放,功率或解析度不足都会让差别缩小
2、听者本身的听力 /敏感度
听力范围每个人不同,随着年龄、健康状况听力会下降,对高频、低频的辨识能力也可能受限。部分人“木耳”或没训练过也听不出差别
3、音源质量/格式
不同有损压缩码率差异非常大;例如 320kbps vs 128kbps vs低码率 vs有损二次转码等。有差别,但如果用高质量有损格式,再加上硬件限制,则很难听出区别。
4、心理期待 vs 暗示 / AB 测试
有人认为很多是心理作用/暗示。要真听出差别要做 AB 对比(交替播放同一段音频)来验证。
5、成本与价值
如果听不出区别,就没必要为无损音质、发烧级设备投入太多。普通听觉体验已经够用了。对多数人而言“够好就行”。 |
确实很多人听不出无损 vs 高码率有损之间明显区别,原因可能是设备不够好 + 听力本身不敏感 + 音源也未必为真正高质量无损 + 心理预期或习惯的影响。
如果感兴趣想验证自己能否听出差别,可以尝试以下方法:
1、使用好耳机或好音响 + 支持无损音频播放/解码设备。
2、用原始的无损音源 vs 高质量有损音源做 AB 对比。
3、在安静环境下聆听,不被外界噪音干扰。
4、注重高频与低频能否再现/清晰度:这些通常是有差别的地方。